现在打开电视机,几十个频道都在轰轰烈烈地演电视剧。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唱的无非就是这些一遍又一遍的东西。现在电视连续剧流行的模式是这样:
1. 乱世豪门型
清末至解放前的乱世。旧上海。老式洋房。雕花铁门。昏暗的灯光。老太爷病入膏肓。老爷为家族企业东奔西走。姨太太在抽鸦片。红木家具,暗花地毯。留声机。大少爷留洋回来。舞厅。旗袍。高跟鞋。绣花肚兜。西装。长袍马褂。文明棍。大少爷闹自由恋爱。二少爷原来是同性恋。三少爷是老爷和奶妈的私生子。大小姐不堪姑爷凌辱上吊了。二小姐和车夫私奔了。老太爷气的吐血死了。葬礼。三少爷和丫鬟眉来眼去。栀枝花白兰花白糖莲心粥。日本人炮火。大少爷的西式婚礼。三少爷欠债吃里扒外。汉奸。钱庄挤兑。工厂失火。药铺查封。丫鬟怀孕。窑姐上门要名分。哭了笑了。老太爷的遗像砸了。少奶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乱世的故事总被人津津乐道。然而,一部又一部,你烦吗?乱世中的革命党人劳苦大众为何没人关心?
2. 清宫戏说型
金壁辉煌的宫殿。大红宫灯。皇帝宝座。精明的太后。漂亮的宫女。恶毒的嬷嬷。庙会。大街。妓院。阿哥微服出游。民女嫣然一笑。才子卖弄文采。悦来客栈。八仙酒楼。快马。蒙面大侠。商人。皇帝好色。皇后献媚。妃子吃醋。格格任性。戏班子进宫。黄河泛滥。朝廷拨款。奸臣弄权。太监谋财。清官被害。小姐沦落风尘。红花会起义莲花党叛变。朝廷危急。皇帝太后坐镇。钦差大臣。尚方宝剑。圣旨。冤案查清。叛乱平定。首领被擒。长命锁。半块玉佩。原是先皇私生子。阿哥格格公子大侠民女丫头戏子文人姨太太N角恋。刺配边疆。午门斩首。群众围观。有情人终成眷属。宫里上上下下皆大欢喜。
有网友曾经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意思是,感谢1644年清军入关,这给了后人无穷的创作源泉。确实,荧屏上的清宫辫子戏经久不衰。看多了,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末代王朝究竟有多少故事?
3. 武侠奇谈型
南宫世家。武林泰斗。大刀帮。打家劫舍。雪山派。被毁容貌的女掌门。十里长亭。大漠孤烟。白马。宝剑。白衣飘飘的剑客。女扮男装的女剑客。争斗。吵架。面纱飘下,一双美目。南宫世家180口遭灭门。小男孩孩幸存。江湖日益险恶。少年负着血海深仇被追杀。坠落悬崖。山洞秘笈。10年后出山。酒肆。茶楼。江湖客。财主。打手。强抢民女。拔刀相助。美女。武林大会。少年一战成名。欲报大仇。被下毒。破庙。疗伤。美女以身相许。卿卿我我。寻找仇家。刀光剑影。出手一个炸弹。轻轻一跃已在天外。遍地尸首。深爱女子却是仇家女儿。痛苦不堪。纯情小妹妹出现。进退两难。夕阳西下。孤独的背影。迷惘的眼神。
这些武侠剧横扫荧屏。演员们穿着似是而非的古装,照着现代人的言行举止,演着现代绝没有的故事。童话不像童话,神话不像神话,历史剧不像历史剧。你知道,这样的烂片到底想告诉你什么?
只要掌握这些元素,无论什么编剧,那肯定能编出“气得历史学家吐血”的剧本;导演也能导出“大场面大制作”连续剧。演员也能刻画出“性格鲜明极有挑战性”的人物。不过,郑重申明:本贴内容纯属虚构。各名编名导名演切勿将自己的大作与此对照。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