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96阅读
  • 0回复

电影格调与恶俗[wolf]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Chinux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5-07-31
格调与恶俗
  美国的保罗.福塞尔写了两本书:《格调》和《恶俗》,先后出版,我认为译名“格调”对读者多少有些误导,感觉此书似乎在谈论何谓有格调之品味和举止;而原名直译就是“等级”,其实全书就是谈论美国社会的等级差别,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作者发现,在一个以民主制度自豪的国家里,谈论等级差别跟在本世纪初谈论性问题一样被人们忌讳,但正因为忌讳,反而证明这两者的客观存在性,因此不应被回避而应被正视,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作者在书中客观地罗列了五个等级的人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哪些行为特点是某个阶层的人所喜好称道的,哪些是确凿无疑属于较低阶层的,作者讲了各个阶层的品味,而且仅只于此,并未从主观上认定品味之优劣。

在专论等级这本书中,作者将等级划分为:顶层、上层、中上层、中层、下层、底层,前三个层次属于社会上层,三者的差别在于获得财富的方式和拥有财富的时间,中层是为数最多的,对于等级的敏感,也以中层为甚,因为他们是最不满足的一群,据说中层最想成为的是中上层,顶层和底层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考虑最少,而上层和中上层是对自己身份最满意的一群,下层则对改变自身社会地位不抱希望,这是总体上的情况。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毛病,上层傲慢而冷漠,中层庸俗而墨守成规,下层自暴自弃,书中用大量篇幅说明了上层人士的衣着、饮食、举止和中层之不同,这些不同正是中层想改变但不得要领的地方,以我之见,这并不说明作者认为这些不同是上层优雅和有格调之处,而是想说明一个人想要抹杀出身的痕迹几乎是徒劳的。

虽然作为民主国家的好公民,作者并未对各阶层行为习俗加以优劣区分,但是人们对高阶层人士的品味习惯表示倾羡,继而模仿,却是人之常情,作者也对上层社会的习俗抱着相当的尊重,而且对于中产阶级对上层社会的热衷模仿表示了揶揄,据他看来,这种模仿比起另类人群的我行我素来,要无趣得多。所以当此书成为中国中产阶级之行为指南的时候,这些人无疑是在东施效颦,例如某人原打算在卧室放置电视,看书之后发现越是地位高的人,起居室出现电视的几率越小,于是便不敢放。其实,就算这人不在卧室放电视,也不能证明他品味的优越,为什么,因为这说明他事事以外界评价为行事准则,恰好是保守而虚荣的中层人士的写照。

而在《恶俗》一书中,作者很强烈的表明了自己的偏好,此书开头一段话解释何谓恶俗,很精彩:“糟糕(bad)与恶俗(BAD)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糟糕就像人行道上的一滩狗屎,一次留级,或一例猩红热病,总而言之,某种没有人会说好的东西。恶俗可就不一样了。恶俗是指某种虚假、粗陋、毫无智慧、没有才气、空洞而令人厌恶的东西,但是不少美国人竟会相信它们是纯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东西。劳伦斯•韦尔克是个低级的例子,而乔治•布什是个高级的例子。要想一样东西是真正恶俗的,它必须能显示出刻意虚饰、矫揉造作或欺骗性的要素。割破你手指的浴室笼头是糟糕的,可如果把它们镀上金,就是恶俗的了。不新鲜的食物是糟糕的,若要在餐馆里刻意奉上不新鲜的食物,还要赋之以“美食”之名,那就是恶俗了。”

我们现在再来看格调这个词,此时它才与恶俗对立起来,代表了品味的优劣,但,绝非是立足于社会阶层差别的优劣,品味的格调和恶俗与阶层无关,而更紧要的是,品判事物的初衷是否出自真诚,标准是否合乎实际,比如诗有没有格调,从客观方面讲,应该是语言技巧,但从主观上讲,立意更重要,我们对诗的欣赏多半从这两方面来,绝对不会从作者的社会等级来划分格调的高低。再比如,有的人得意于旁人的假笑和奉承,而有的人喜欢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简短真诚的问候,有人喜欢簇新的行头,有人喜欢朴素的着装,这不同的品味跟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无关,更多的在于个性。低劣的东西,往往是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的,而对这种东西的喜好则是一种品味较低的喜好,从这个意义上看,上层社会中充斥的虚假并不比其他阶层为少,如果不是更多的话。所以高品味并非是上层社会之特权,只不过品味的高低多少和人的智慧有关系,如果说上层社会中多数品味被认为是趣味较高的,那仅仅是因为上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关系,而有的人,受教育程度再高,也还是改不了他的驴脑袋,例如作者眼中的乔治•布什。

格调和恶俗的品味在生活中并不容易区分。拿电影来说,《英雄》的大卖就很能说明问题,导演张艺谋并不确切知道他想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当然他就更没有办法知道用什么人物和故事才能更好的表现了,所以《英雄》并不算恶俗,最多只能算作糟糕,它表明张艺谋脱离中国大陆的当代文学土壤后,确实是没有才气拍出好的作品,英雄所宣扬的不知所谓的“天下为大”的理念,跟西方尊重个体自由的传统天生矛盾,跟中国舍生取义的士大夫文化传统还有些渊源,但放在秦始皇身上来表现这个理念却有些格格不入,不可能因为统一中国的大意义而把秦始皇对权力的一己私欲变成心怀天下苍生的英雄情怀。张艺谋还肯老老实实宣称他做的是商业片,相当于承认他的影片在理念上的失败,所以还不算恶俗,当然也糟糕得离恶俗不远了,一种真正恶俗的电影是:明明没有什么好表现,偏要用故作深沉的元素包装,然后宣称是划时代巨制。所以,如果张艺谋非要硬撑说这么一种大而空的理念是崇高的,并加以吹捧,他才是真正的恶俗。

还有一种恶俗的电影是把虚假廉价的感情包装成高尚来贩卖,而受众普遍存在从众跟风心理,只要叫卖手段够吸引眼球,总会有人愿意受骗上当,这就是炒作的力量,且不管叫卖的作品成色如何,时下流行的恶炒,无疑是极其恶俗的宣传手段,纵使大卖,也不能把不好的变成好,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这种恶炒除了增加对恶炒对象的厌恶以外,实在没有什么正面作用,在他们眼里,作品本身已经和这种炒作手段成为一体变成恶俗的了。《英雄》之被批驳,更多的原因是这种对恶炒的强烈反弹心理。

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肯为真正有格调的东西付钱呢?并不。多数时候,财富并不买格调的帐,而糟糕甚至恶俗才经常与钱为伍,例如,杰出的画家和诗人往往潦倒一生,再例如,恶俗的《泰坦尼克》和糟糕的《英雄》都是票房神话,还例如,恶炒带来的眼球经济效益。顺便说一句,比起无数照相馆出品的仿《泰坦尼克》船头飞翔造型照片来,这部电影中旨在赚人眼泪的虚假爱情之恶俗,是更加让人厌恶的。
二笔 openSUSE Vim N9 BB10 XChinux@163.com 网易博客 腾讯微博
承接C++/Qt、Qt UI界面、PHP及预算报销系统开发业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