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2阅读
  • 0回复

汉武大帝身边的“牛人”们[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Chinux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5-07-31
原文见: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lishi-163-0-19.html
  门神:东方朔——笑星也有严肃的时候
  
  印象对被武帝派去看宫门的智圣东方朔,人们的印象一般都是诙谐机智,就好像张国立扮演的纪晓岚。但是笑星东方朔也有耿直不玩幽默的时候。

  作为武帝姑母的情人董偃的年纪与武帝相仿,常进宫去陪武帝斗鸡跑马、蹴鞠比武,深得武帝欢心。于是武帝决定在皇宫正殿宣室宴请馆陶公主和董偃。董偃却被门官东方朔拦住了。东方朔对武帝说:“董偃犯下了三条死罪,所以没有进殿的资格。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这是一罪;伤风败俗,不婚而共居,这是二罪;皇上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董偃却引得皇上沉湎靡丽奢侈,专注声色犬马之中。这是三罪。”武帝沉默了很久,勉强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了,且先吃了这一席,以后再改了吧。”东方朔却坚决不肯让步:“宣室是先帝处理朝政的地方,不是合法合理的人和事都不得入内。”武帝听了这话,便将酒席改设到北宫,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宫。东司马门因此改名为东交门,成了下人进出的地方。


  外交:张骞——双脚走出万里丝绸路

  印象“丝绸之路”是张骞用生命走出来的。因为张骞在第二次万里长征返回长安后一年,便与世长辞,是这条路耗尽了张骞的生命,虽然没有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但是张骞可谓大汉朝第一劳模。

  作为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想联络大月氏共同夹攻匈奴,于是派张骞带领善于骑射的一百人出使大月氏。第一次出使历时十三年,最后只剩下张骞和他的匈奴助手堂邑父两人衣衫褴褛地回到长安。以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而被封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乌孙,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此行带领三百多人,每人备马两匹,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随行的还有许多副使,沿途分派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联络。于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都没有完成使命,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鸿儒:董仲舒——不被重用的布衣天子

  印象一个董仲舒改写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如此能人,汉武帝却只任命他做一个诸侯国的国相,原因就是他太能了,朝堂上下除了皇帝的椅子,他哪里都坐不下。康熙与雍正也不曾任用自己的老师为重臣,皆因为这些能人有布衣天子之相。

  作为董仲舒以儒家为蓝本,运用化功大法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精华熔为一炉,最终成为几乎所有春秋时期思想资源的集大成者。然后“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慢慢将经他之手神秘化、宗教化的儒家之道,变成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大脑里的操作系统。董先生成功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在皇权专制主义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两千年不变的前提下,殚精竭智,用天人感应论、人性论、灾异论、政治论等等,完成了儒家对于皇权官僚体制的政治神学改造,使其历时两千年,弥久而弥坚。

  军事: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身边两座山

  印象卫青出身卑贱,私生子和家奴的身份他一点不避讳。卫青也高贵,他是武帝的国舅和姐夫,但是他从来不炫耀。霍去病身为卫青的外甥,青出于蓝,因战功卓著而与舅舅同拜大司马,“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传诵至今。

  作为骠骑将军卫青曾7次大败匈奴,直捣“龙城”的典故就出自他的手笔,卫青为人谦恭谨慎淡泊名利,被李广之子李敢打了也不曾挟私报复,所以在其姐卫皇后与太子据获罪自杀后,仍不减威望。卫青去世后,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形状像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霍去病对匈奴的扫荡帮助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失去故土的匈奴人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财政:桑弘羊——解决“通货膨胀”第一人

  印象汉武帝远征匈奴,需要保障有力的经济后盾,这个后盾就是桑弘羊。桑弘羊放到今日,绝对可以胜任美联储的主席一职。他在武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三项重要的财经改革。影响之远,至今不替。

  作为首先是货币政策的改革,对币制的制度进行全面整顿。发行新币,力废弊制,终于扑灭了私铸之风,解决了积重难返的“通货膨胀”大问题。其二是推行“盐铁国有化”,改变了盐铁矿藏私有私采而造成的“商富国贫”局面,巩固了国本。其三,就是创造性地推动“均输”和“平准”政策,这个政策的作用,就好比在当时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并推行“宏观调控”。使经济财政、农货工商得到适当的控制和调配,抑制垄断,照顾民生,建设赈灾,使得经济和政治得到空前发展,是一次革命般的突破。武帝在位数十年之中,国库开支,十百倍于往昔,连年用兵,开疆拓土,巡行天下,大事兴作,赈灾济荒,因为桑弘羊的财经改革而得以支应。而这场改革,是在没有牺牲农业的情况下实施的。


  智囊:卫绾——打响罢黜百家战役第一炮

  印象卫绾既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的第一个发难者,也是汉武帝即位后上层政治斗争中的第一个牺牲品。

  很多人都认为汉武帝天生英明,看了电视剧才知道是因为他有一位良师———卫绾。卫绾是文、景、武帝三朝元老,又是武帝为太子时的太子太傅,向来敦厚谨慎。但也就是他,在建元元年冬十月的朝堂上,上奏汉武帝:“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从此,打响了罢黜百家战役的第一炮。

  作为卫绾身居相位,对国家的政治局势非常清醒:文帝好刑名之言,景帝至孝而不任儒者,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他只能终日无所言、无所兴废,隐藏自己的立场。但作为武帝的老师,他也是汉武帝向往儒学思想的注入者之一。罢黜刑名、法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第一步,因为汉初统治思想首推黄老、次崇刑名,所以此举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学术意义。很快,卫绾就因一条随意罗织的罪名被免除丞相之职。虽然《史记》、《汉书》对于此事均语焉不详,其实不难猜想到,这是黄老派的政治报复。
二笔 openSUSE Vim N9 BB10 XChinux@163.com 网易博客 腾讯微博
承接C++/Qt、Qt UI界面、PHP及预算报销系统开发业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