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松在德州大学做开源经济学演讲
开场:今天我们请到了我们德州的思蓝开源社区的创始人丁林松先生,大家可能在报纸上看到过他,请大家猜测一下他今年多大(22岁)台下传来声音。对,那么就邀请我们的这位才子来给大家做一次开源方面的演讲。
非常的感谢我们学校的学生会,感谢学校的领导,今天陪我来的有我的父母,也有我的朋友,德州日报记者,与长河晨刊的记者,还有一直关注我发展并不断支持我的伯伯。这是我在德州大学做的第二次演讲,是我在德州做的第四次演讲,前三次的演讲侧重于技术。当我在职业学院和技术大专生和他们老师演讲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一个人的技术,所能给人带来的成功成分只有15%,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是20/80法则。所以这次的演讲内容我个人认为应该定位于人文。
当第一次在我们这所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我只有19岁,那时候我开始经营思蓝开源社区,最主要的贡献是制作了Linux内核的视频课程,所以那次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开源技术的,和你们一样年少轻狂,我认为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许多理念问题。可是我错了,至今我们希望提供的开源技术,遭遇了瓶颈。两年前我记得军红兄(德州大学计算机系学生会主席)还是个清纯可爱的小伙子,现在他的眼神中也带上了迷茫的沧桑。这就让我感觉如昨日炊烟。你们的老师很爱你们,只是你们没有体会,或者没有体会到。就在昨天上午的时候,我和你们的书记沟通,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来让我解决一些实际的就业问题,即使没有做到,那么也要给同学们注入激情。那我就想了,为人师者,看到的是希望,为人父者,看到的是危机。我们的大学教师是十分负责的人,你们在座各位的父母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除了物质上的供给,在思想上也不过如此。
今天所要给大家带来的是经济学,我想把大家带回到春秋时期的管子时代。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不够,太缺乏,也许我们经常去背诵那些国人们所给我们的留下的那些经典的语句,也曾经用孟子、孔子、老子和孙子来谈论事情,做人的道理,为事的方法。我们只不过是拿了这些人作为我们生活的目标和榜样,可是能有几个人能达到他们的层次呢,又有多少人曾经把他们的这些思想方法在做事情中真正的消化,并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服务呢?我曾经在和一个企业家吃饭的时候谈起这个问题, 我说中国的国学文化,您感觉什么对您个人和您的企业有帮助, 他的回答是《中庸》,这就是我国企业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
春秋时期的管子,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浙江,安徽盐商将他称为盐圣。因为齐国是靠海的,盛产盐,盐是国家经营的,这和管子的经济策略分不开,管子在他的一篇文章《山至树》中讲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我感觉如果近现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与凯恩斯看到这篇文章,并能充分理解其中的意思的话,那么他们将会痛心疾首。而今天所给大家带来的是管子的一小部分的经济理论。下面我给大家读一读管子写的这段话:
桓公又问于管子曰:“有人教我,谓之请士。曰:何不官百能?”管子对曰:“何谓百能?”桓公曰:“使智者尽其智,谋士尽其谋,百工尽其巧,若此,则可以为国乎?”管子对曰:“请士之言非也,禄肥则士不死,币轻则士简赏,万物轻则士偷幸,三怠在国,何数之有?彼谷十藏于上,三游于下。谋士尽其虑,智士尽其知,勇士轻其死,请士所谓妄言也。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由于大家都不全是中文系的,所以我用普通话给大家解释一下,齐桓公和管子叔侄坐在一起闲着没事唠嗑,桓公说,有人让我这么管理国家,让所有的人都能发挥他们的能量,管子说,怎么发挥呢,桓公说“是这样,让有智慧的人发挥他的智慧,有谋略的人多出主意,有技术的人呢,多干技术活,你看这样治理国家好不好”管子说,“这兄弟不是胡说八道么,俸禄如果给的多了,打仗的人都贪生怕死,咱的钱要是闹个通货膨胀,每个当官的人都感觉到人人自危,既然钱都不叫钱,人也就没办法发挥他的能力(或者叫什么治国),我给你说小侄,粮食咱要收为国有,(因为战国时期还是以农业为主,不像现在还有互联网。)也不是全都为国有,三成呢放入市场,咱得宏观调控,这时候的有智慧的人、有智谋的人才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刚才你听听那个人说的,不是胡说八道么,根本没什么经济思想不知道轻重,还在这里胡说八道。”
有点意思吧,这是用普通话解释,如果用咱山东话解释更有意思。这段对话很简单,其中包含了一个经济学思想,《国富论》讲的不是很明了,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欲,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力的去劳动赚钱。国家因为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而成为富强的国家。这是《国富论》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而非我们大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中看不到的那只手。而凯恩斯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国家财富应该由国家通过行政的干预来做到合理配置,他的理论总是给人感觉是有被动的色彩。可管子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国家要充当财富的重分配人,而也清楚的看到财富是人民创造出来的。
大家都学过曹刿论战吧,齐鲁两个大国打仗的事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是不是,听过没有。对,鲁国当初也是很强大的国家,孔老夫子不就是鲁国人么,鲁国人的开明是源于他们的政治,而非和齐国一样发展经济。两个国家打仗的话,难分敌我,况且有曹刿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这事情有点意思了,小白(齐恒公)想当霸主啊,家门口的事情都摆不平怎么当霸主呢?管子有招数,看看我们管子是怎么出招的。当时人们都穿一种麻布衣服,他就对小白(齐恒公)说,你啊这样,你开始穿这种缟的衣服,并号召下面大臣和国人一起来穿,然后降低关税,让鲁国人捣鼓这个事,小白(齐恒公)当初也不明白为什么,既然叔让这么干咱就这么干。鲁国人呢看到齐国人都穿这种缟的衣服,所以拼命地织。大家都知道,经济学要讲究机会成本的,管子知道,可是鲁国人不知道,有钱赚是很实在的问题,可是粮食生产被搁置了,军队没粮食怎么打仗。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管子是也。可是话说到现在,那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管子不藏富于民的话,哪来的那么多的真金白银去施展这个事情,管子的经济学思想战胜了开明的政客。
那么我讲这些对于今天的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呢,一点关系也没有。甚至说和今天主流的经济学也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么既然没有关系,我为什么还要讲呢?马斯洛在他的《人格与动机》中说过这样的话,任何有根据的理论都是有一定历史渊源和根据的,并不是从中迸发出什么奇特的想法就成为真理。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的是一个脉络,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使得让更多实在发生的事情从串联角度来理解问题的方法。大学时的通才教育,绝对不是培养出一批有能力的技术分子就完事,这样你们的父母都可以把你们放到专业的技术学院。大学是给人生艺术的修养,给人以素质的提高。可是却与我们今天所想的、所做的事情格格不入,甚至我们大学的本质在财富金钱面前显得一文不值。有钱的人你就不要谈钱,高贵的人你应该和他谈一些艺术上的话题,勇敢的人你要显得比他更加勇敢,高尚的人你要和他谈论修养,这些素质的形成完全不是金钱所能代替的,也远远不是你学习一门赚钱的技术就可以能够达成,这需要你在大学当中有着充分的历练。中国的主流还是在我们80年以后的这些年轻人手中,因为现在大学生中的大部分人还都是我们80后。中国的未来也需要我们这些人去建设。当你们看到路上飞驰的奥迪车时,你是否也很羡慕和嫉妒他们,当身为穷人家庭出身的你看到富家子弟的挥霍,你能保证你心里不动心么?是啊,德州这些年发展的很好,马路上的好车多了,赚钱的气氛浓了,也把这种气氛延伸到了大学当中。可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呢?200年前的美国GDP不足我们的1/3,可是200年后,这个被中国人戏称为一个聪明得不能再聪明的人却领导着一群笨得不能再笨的人的这个国家所创造的GDP却占全世界GDP的1/5。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是谈论那些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我们所关心的是历史上帝国的兴衰与权力的斗争。而今天,美国人的软件业在谈论开源,我们中国80后的年轻人在想着如何让自己通过计算机行业变得更加富裕。难道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多么的落后吗?一个国家的富强与否不是看马路上跑多少奔驰和多少宝马,而是看坐在车子里的人的素质!我们的问题说的有些远了,但是,却引出了下一个话题,为什么美国人可以这么富裕?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期出了一个伟大的经学家,他是谁?上一次在这里演讲的时候,我曾经也问到这个问题,谁?对,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的最主要的贡献是写了一本书叫《国富论》。上一次我演讲的时候本来想要把这个问题说的很清楚,但是似乎当初在座的各位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明白,开源和《国富论》有什么关系。很多人都知道《国富论》所讲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其实讲得不很明了。《国富论》所阐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怎样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其中我们会发现它从分工、地租和国家贸易等等各个方面阐述这些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看看这本书。而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让每个人富强起来,这是国家富强的前提。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理念和当初齐桓公的理念是一样的呢?人尽其才,物尽其能。这样不是很好么,每个人富裕,之后国家富裕。每个人有了钱之后转为再生产,我们看到财富如同一个永远向上的曲线在增加。可是为什么还会爆发经济危机呢?所以说我们不得不佩服管子的前瞻性。他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当低级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会升级到高级欲望,最重要的是欲望的升级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所以如果需要看到一个抛物线永远向上的话,那么国家需要进行宏观调控,这就是管子给齐桓公的建议。你不得不佩服管子这个人啊,管子在当初提出的问题,在2500年后人们才明白是什么意思,西方国家还挠着头皮找解决办法呢,他们还不知道解决的办法居然在东方伟大的文化当中,当然我个人的观点是,当初由于经济结构的简单性,总有一些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倾向,所以在治理经济中会很得心应手,这也是管子治理国家的局限性,我们今天有因特网,你不能想象齐桓公会通过腾讯QQ与管子大谈治国理念吧。无论如何,宏观调控的思想起源是在中国。
宏观调控是凯恩斯学派提出的,凯恩斯是英国人。各位你们发现了没有,能人都是出在英国的,英国虽然在20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多少优势,但是它却主导了起码200年的日不落辉煌。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呢?我们这里多说一点,英国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相当的高,在后工业化时代对人的投资是不遗余力的。好比说人吃饱了饭就该参加一些其他的活动,或者注重自己的精神修养,这一个国家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看我们国家,到处都是逐利的行为,每个人都在谈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欲望而奔波,马路上垃圾到处是,工业污染,人们随地吐痰。要知道,在当初的西欧国家像那些大城市,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马路上曾经也到处是臭气熏天、到处是垃圾,人们也是为了自己的方便随地吐痰。这都是也必须是高度文明所带来的代价。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海尔公司当初走到破产的边缘时,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叫张瑞敏,在工厂车间中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禁止随地大小便”,你可以想象吗,中国的这个迈向国际或者说准备迈向国际化的企业,当初居然是这个样子。而那些西欧国家的首都城市,或一个企业的繁荣依靠的是什么呢?答案很明显,就是制度建设。
我们再把视角转回来,谈论凯恩斯,凯恩斯认为挽救资本主义的危机需要国家强权的干预。在美国出了一位伟大的总统,他叫罗斯福,也是我的偶像。大家可能感觉奇怪,我一个做计算机软件的偶像应该是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或者马云吧,总该和计算机有关系。各位,我的偶像的确是罗斯福,这位伟大的总统,起码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非常博爱、富有正义和眼光超著的政治家。罗斯福施行新政在当初所做的就是在这个已经没落的满目疮痍的帝国上建设一系列制度,并通过立法形成权威。正是有了这些制度性的改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并取得了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可以说美国从此一夜暴富。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就是财富创造的神话。各位认为日本这个国家怎样,不用说痛恨死了,你们认为凭借日本人的脑袋,他们的经济会有这么好吗?日本人不过就是发了朝鲜战争的财,我们再谈一个国家----俄罗斯,不能否认俄罗斯民族是十分伟大的民族,在叶利钦的政府时代,国家财富掌握在寡头手中,全国的95%的财富集中在4个人手中,简直不可想象。但人们都说自从普京总统一上台俄罗斯的经济就好转了,每个人都富裕了。原因是什么?普京总统采取了杀富济贫的方法,即将寡头资本分拆给国民的做法,所以俄罗斯人民就富裕了。可是为什么现在又不行了呢,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你会看到这种杀富济贫的方法归根结底是不可取的,最终是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为什么?你们想过没有?因为俄罗斯没有一个系列的制度化建设过程。所以今天和你们在座的各位谈论一些创业创富的事情,我感觉有些不妥,我看到这么多人对财富的执迷不悟让我感觉到不理解,你看到这些并能理解到,财富不是线性的创造,而是转移。透视一个社会一定要从三个方面来获得:文化、制度和技术。看待一个事业也是一样。
凯恩斯学派和亚当斯密中间产生了一个人物,他叫帕累托,现代经济学的启蒙者,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福利经济学,并提出了一个法则,叫20/80法则。这个法则是什么意思呢?他说,世界上的财富80%是由20%的人来掌握,剩下的20%留给80%的人。后来人们发现,20/80法则在许多地方都可以预见到,比如说,一个公司真正创造利润的是20%的产品。这些现象不仅存在于经济,还存在于社会、地理和人文。例如,氢弹这个东西所产生的能量的80%是源于中子的动能,剩下的是其他的能量释放;两个恋人第一次见面,第一印象的80%决定是否会有第二次见面,是否会爱上他,并最终决定和他结婚,剩下的是20%;程序的80% 是由 20 %的CPU指令集完成。为什么我要谈论20/80法则呢?我个人认为帕累托是现代自由主义的鼻祖,新自由主义是什么?我用简单的话说,即新自由主义经济,他的规划是财富先让一部分人掌握,经过这个过程后,剩下的大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就是拼命的赚钱来创造更多的财富。那么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好处是,财富集中在一起可以迅速的做成一件事情。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撒切尔夫人、美国的里根总统和中国的邓小平。分出20/80法则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效率。它的确带来了非常高的效率并因此创造了相当多的财富,但从这里开始,人们再也没有办法消除仇富的心理,或已经仇富的心理对现在经济的负面影响。
透视开源,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考察这个问题,刚才我说了,透视一个社会需要从三个方面。开源也是一样的,开源文化、开源经济、开源技术这三个方面。开源文化是国外的人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或者直接转化成为中国人可以接受的层次。开源技术对我们来说,大部分也是舶来品,剩下的完全就是一个制度性的建设。经济学,就是制度学。因为学习经济的都知道,经济学并不能让你迅速成为百万富翁,当然它能让你知道你的财富是怎么流失的,经济学从来不会为你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但是它会让你知道你是如何失业的,这不就是大学经济学教科书上所列举出来的么,经济学就是制度学。在经济变得萧条的时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可以影响到经济,这就是一门学问。
今天我们就从制度上去了解开源的发展情况,以及所给软件业和Internet带来的冲击。开源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所占据的份额正在不断上升,嵌入式操作系统让人们发现了Linux开源的优势,而且在服务器软件领域Apache的市场份额正对Windows的IIS服务器产生致命威胁。
在这背后需要考虑到很多问题,人的一生绝对不是只为了追求利润。前几天我和一起创建思蓝开源社区的一个大哥聊天,他是开源的积极拥护者和实践者,我们当初一起做中华暖通制冷网,现在他在杭州工作。他对我说了一个这样的情况,虽然在德州现在开源还不行,但是在杭州已经非常流行,具体的操作是使用开源的源代码和技术成功地经过修改直接为自己服务,修改后的代码根本不会再次公开,这就是我们国人追求利润的方法,也是对待开源的商业态度。
为什么会这样呢?冯巩说了“出于不自信呗。”为什么不自信呢?我们国人的技术忒差吗?不会!也不是一些专家所说的中国缺少IT人才。既然有人可以改的了开源源代码,那么这个基础绝对可以书写源代码,这是由于制度上的建设不健全,才造成了有才的人没办法施展,即使施展了也不会被重视。而且我在聊大做演讲的时候也说过这个问题,我说我一个20岁的小伙子,我可以做开源软件,我提供开源的服务,在座的各位是在重点大学接受良好教育的学生,你们比我大,有这么好的图书馆和有好的教师为你们辅导,你们想一想既然我都能行,你们为什么不行?你们到底在攀比着什么?我在这里说这些不是为了标榜我如何高手,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只想说明的是,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你不能埋没你的潜力,那是一种损失。我也讲过,软件设计不是靠个人的艺术细胞,也不是靠一个人的脑袋就能设计出来的,团体的力量是最伟大的。中国绝对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用心去做的人。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自己,18岁我创建思蓝开源社区,到今年也有4年的时间了,我的Linux内核分析视频课程超过了100万的下载量,当时相当轰动;和我的人生一样,做的事情非常轰动,但还是不受重视。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话:“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想安于孤独寂寞,而是在他的身边找不到同类的人”。
大家现在知道我来大学演讲的目的了吧,每次的大学演讲,我的头上都被灌输上功利的光环。我的环境也十分的尴尬,如果我过于的强调我所做的事情,从作为一个退学的学生的我的角度来说,将是鼓舞大家去退学,我要是不强调我做的事情,我则害怕出现一会要讲出的问题。我来大学做演讲的目的就是想要说,既然我这个不入流的文化痞子都能做好的事情,你们肯定也一定能做好。
刚才我给大家提到了许多危机方面,也就是开源方面的危机,这个危机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为什么开源有一个陷阱呢?也许我们看到老外写了软件我们来免费地使用,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吗?有时候我们会暗自嘲笑这帮黄毛鬼,傻不拉基的写软件我们还在免费的使用,何尝不是在偷偷的窃喜?可是这帮子黄毛鬼是绝对不会只有这样的智商的。凭什么让你免费用?这背后藏着多大的阴谋。每个时代都需要先进的知识分子出来引导,也必须有一部分人来以身作则。我自己认为我不是什么高明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也要在这个喧嚣的环境中嚷上两嗓子。
布雷顿森林协议自从签订以后主导了半个世纪的经济方向,这个邪恶的协议让美国的货币成为公认的世界货币。只要美国人想,所有的国家都要为其买单,因为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后,美国的财政赤字都会被美国人用印钞票来解决。为什么我们感觉自己兜里面的钱不值钱了呢?为什么今天你买的产品价格是三年前的一倍甚至还多,难道真的是我们兜里面的钱多了吗?这绝对是阴谋的衍生品,因为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存在,产品就不需要直接交易,而与玩游戏一样,太高物价之后影响市场价格,而成为市场的定价。最终价格被一次又一次的炒作攀高,到我们手中就变得如此高昂,不是全世界的粮食少了,也不是因为石油的产量少了,而是投机倒把的人多了,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原因是什么,原因还是这个布雷斯顿森林协议。产品的生产依靠的是劳动力和人民的智慧,我们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财富,有相当一部分的财富和利润是被洗劫了。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比如家电行业有日本的松下、索尼,德国的大众汽车,而美国人做的产品却很少看到,我们顶多看到一个通用汽车。但是美国人挺牛,因为他们很富裕。
工业生产到了最终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资本家的欲望了,所以接下来他们要从金融方面以及软实力上下手了。怎么下手呢?这是一个关乎于未来100年的阴谋,美国人搞来搞去就是准备用金融方面也就是华尔街来做一次博弈,美国人想最终是世界人来给我们买账,结果没人理这个茬,最终作茧自缚,弄了一个金融危机,世界上的人跟着受罪。这帮子黄毛鬼从来都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那和我们软件有什么关系呢?软件是软实力的代表,未来多少年之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将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将影响到本国的军事和政治,甚至是当年的GDP。美国人发展开源,美国人的经济学家提议每年提供20亿美元的代价投资给高校来发展开源软件事业。这是要做什么?是想占领下一个高地么?我们的政府再也不能对这些事情置若芒闻了,“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你自己不振作不努力,怎么能埋怨别人来剥削你?软件已经过了盖茨那个时代了,盖茨是什么?无限复制购买许可权。软件可以是免费的,但是最终你要接受他们的服务,最终接受他们的解决方案,这是很可怕的。最终的解决方案会让你选择性的去使用什么硬件。在这里我们需要晓得,软件的实质性问题,软件的作用是为了挖掘硬件的潜力,甚至取代了硬件的部分功能,我们现在讲服务,服务又是什么呢?它是软件所不能触及的层次,当软件如果解决不了问题时,那么将通过人工所提供的服务来解决。明白这个趋势之后,提供的解决方案将会影响到后续的选择。在这里顺便提开源是如何盈利的。开源软件的软件许可权降低了软件的成本,由于开源的特殊开发模式,所以软件作为产品出现将变得无利可图,我们将价值的延伸放到未来的服务当中,这个服务是解决方案,而非单独指出软件本身,你不可能让一个操作系统永远的运行下去而不出现错误,而将来会出现更加复杂的软件,而非你不经过培训所能掌握的。虽然看上去服务和培训的成本上去了,但是保证了整体的解决方案的质量。最终因服务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里我们简略的带过,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我的网易博客。
在我整理的许多资料中我谈到了开源经济学,主要是说到了开源现象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人们的选择方式在改变,人们选择产品的角度也发生改变,人们思维也将会随之改变。当我们发现这些改变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怎样颠覆20/80法则,很多人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个法则,已经使用了一个世纪了并被证明为真理。我要说的事情是,你不怀疑它的不正确性,所以你认为不可颠覆,当你还没有认识到这个法则的实质你也就不会怀疑。那么我们通过这个怀疑来考虑一下,为什么会出现20/80法则,最根本的原因是可支配的资源太少。比如一个公司的人员,人才被限定为一个数量当中,我们在这里假设一个公司当中的人才可以扩展到无限多,而且每个人都在发挥个人的作用,那么100%的财富,将会是被这100%的人创造的而不存在20/80法则。那么开源经济学为什么会颠覆这个法则呢?因为借助于网络的存在,代码是不断积累的,当复制一个软件代码的时候,成本接近于0,当软件被创造还可以被无限制的复制,这个财富是多大?财富可以扩展到无限大,而不会存在20/80法则。
上面我们说到了,资源被无限放大后将不会出现2080法则,另外还有人的选择问题也会影响到法则。我举一个例子,我写的这本书《Qt4图形设计与嵌入式开发》与国外的一本翻译过来的书《Qt4GUI编程》。相比说来《Qt4GUI编程》是很权威的著作,外国人写的么,翻译过来经典。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发生了不同,信息可以随处到达,人么能通过博客,通过通讯手段的沟通,彼此相互介绍,而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比如有人会认为《Qt4GUI编程》是适合初学者的书籍,而《Qt4图形设计与嵌入式开发》中的代码可以看做为直接使用到软件设计一部分,适合高级编程的人使用,但是有一部分的人还截然相反。这就是人的个性需求不同。比如说从权威角度来说如果有100个人应该会有80个人买《Qt4GUI编程》而只有20人买我这本书。可是借助于网络的存在信息的通达个性化的趋向,事实证明我的卖的也不错。消费者心理被完全压抑了,而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果让消费者来选择的话,只要产品的种类类型够多,将会有很多的选择机会,从而将不会有20/80这种惊人的大格局出现。
提问部分:
大学生为什么会找不到工作?
我想大家都在关心这个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你们自己想过没有,各位遗憾的告诉你们,我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不是你们的错误,也不是学校的错误。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经济现象。我们不都在讲全球化么?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将一个企业的生产分拆到许多地方,比如我们所说的几个大的产业,在 IT、金融和高科技的强国中是哪一个最强?应该是美国对吧。 为什么在这些行业当中精英都集中在美国呢?这是和美国的再分拆中所占据的地位相同,美国人占领了一个服务业的高地,所以大学毕业生可以获得宽松的就业机会, 就业也讲究一个供求关系。你说大学生以后毕业后应该做什么? 开电梯、看大门? 这些事情不上大学的都可以做。大家看过《奋斗》电视剧没有,里面的几个主人公大学毕业创业,从事什么工作?坐台小姐?呵呵那是另外一个行业,做的是服装设计这种具有艺术性的和设计性的工作。我们的经济留给我们多少就业机会呢,少的可怜。我们政府早就知道这些,所以强力的要求改变现在的劳动密集形产业。 这里我们分析出原因来, 那么我们就要提出解决办法, 就业可看作为竞争,竞争的含义是什么,完全的专业化与差异化,在彼得的一本叫做《竞争优势》 的书中看到,怎样获得竞争优势,那就是建立竞争壁垒,换句话说就叫做让你自己无可替代。在座各位,你们也许不知道,我读经济学的著作比读计算机的著作还早甚至还要多。报上大家也看了,我摆过扎啤摊,而且经营的很好。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对面就有我的竞争对手。我的竞争对手在洋洋指责我啤酒质量的时候,我则在看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兼并与收购》, 他凭什么会经营得比我好?
我们面临的就业问题, 是因为我们想找一个好一些的工作。为什么不去西部看一看?西部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地区,当国家在西部的基础经济建设到一定的程度时,西部的前景将会有更好更大。我提议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那里有可爱的山羊,还有王洛宾歌里面唱的美丽的姑娘。所谓的工作么,就是受苦的过程。 别把自己太当人,也别把别人太不当人。
对于退学的看法
我想我这次充满自信的大胆的说一说这个事情,但是前提不是让你们也退学。我本人是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并且我对灯发誓我绝对是一个好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我为什么退学了呢?在退学之前我也征求了所有人的看法,基本上说我不应该退学。(包括苗华检校长他是原德州一中校长,我们私交也不错。)劝说是没用的, 我一旦认定的事情就要做下去。 当我再次见到我们校长的时候, 他已经退休养老了,他对我个人所取得的有一些评价是,我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如果我要在学校待下去的话,我个人认为我会疯掉,如果不疯掉起码精神会出现点问题。
我也不是盲目的退学,那时候我已经可以写出成型的软件,我还开发了一套接口,功能是用汉语来开发软件。我想技术条件成熟了,所以才选择退学的。有人说我是在学Bill Gates,各位,你们错了,我和Bill Gates没有办法比,比如我的环境、家庭背景和智商。Bill Gates是银行家的儿子,上贵族学校。 我从小要买一件衣服都要掂量掂量,Bill Gates退学时软件业刚刚兴起他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说在你选择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你自己的想法绝对是主观的,而别人的想法未必客观,但是对你很有帮助。而且我还告诉各位,我有些轻狂了,你们知道我如果上大学会学习什么吗?计算机技术?不是,经济学?不是。我要学习哲学, 一个永远不会用它来赚钱的科学。这个解释大家满意么,从此我再也不想这么尴尬……
开源依靠什么盈利
时代变了,不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以及个人消费。 为什么传统的行业都不景气?想一想为什么在我们计算机行业微软被开源拉下马来,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我们的思路应当发生转变,比如我们个人消费将会选择网上消费,不过我不怎么爱网络消费,我还是比较传统的人。不管我是怎样想的,但是趋势你无法阻挡。为什么会有网络购物这样的消费,完全是由于个人的性格的释放。消费概念以人为本,我看到我父亲的企业邮寄过来的宣传册上, 上面写着以人为本。是这样吗?到底能做到多少呢?这幸亏是制冷行业。开玩笑的说如果是一个养猪专业户,打出的标语也是以人为本?我们只是把一些事情概念化了从来也都没落实过。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去看待一个问题,就拿我父亲来说吧,他做制冷行业,不管是选择国产货还是洋货,这都无所谓,设计一个冷库安装一个冷库,企业需要的是能用这些家伙事来制冷,都一味的求洋人产品,有必要吗?都说国外的产品好,我看不见得,有个朋友去日本旅游,想买个日本鞋子吧,当时就买了, 也没仔细看,后来回到家一看,鞋盒上面写着 MADE IN CHINA ,兄弟你哭吧。 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不在话下,而就看你选择的趋向,我也在动员我父亲使用国产货,并提供中国式的解决方案,因为冷库这方面的维护,它需要后期的配件, 如果使用国产货这些配件不至于在去外面进口吧。你提供的是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提供硬生生的产品。这里我们需要研究一个软件的本质性问题, 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发挥和延伸硬件的功能, 软件甚至可以代替硬件的功用。 那么服务是弥补了软件的不足, 所以出于这个本质的认识, 开源的盈利也必将是服务取得利润。
开源的软件可以是免费的, 因为开源软件的成本少,开源的盈利集中在后期的服务上,一个能够保证和服务对象一起盈利的模式,提供服务创建更长远的盈利增长。和股票一样,开源的赢利点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在座各位大都是工科的学生,对于这些可能不理解,我举出一个例子:比如吉利刀片,吉利刀架是免费赠送的,只在刀片上收取费用, 通过技术的改良,刀片节省的成本可以转移到刀架上面。开源可盈利的方面很多,这需要的是对于单个行业采取单个方法和制度来解决。所以我现在在写一本 《开源经济学》, 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在软件方面讨论开源,而更多的是讨论开源影响下的一门制度学。
[ 此帖被aa777在2009-06-23 23:58重新编辑 ]